close

        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報導有關蔬果食用,建議依不同年齡階段每天都要飲食不同蔬果,小孩五種蔬果,青年為7種,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則至少9種蔬果,食用方法可一般生食、煮熟或打成蔬果汁。在這篇文章中提到水果類能連皮一起打成汁更好,例如蘋果之類,因為果皮富含多種營養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同意果皮確實含有很多維生素,但我想建議大家能不吃皮,就不吃皮,勤勞點或許更好。在國外,看老外拿起水果就立刻啃下去,吃得 ‘珍珍有味’,相當可口,當親朋造訪時也都有這種大方咬下去的習慣,理由一致,人家老外豈不是都這樣子的嗎?。

        為什麼我說能不吃皮,就盡量不要吃皮,主要因為現代科技更進步,病蟲害和食物保存大部分依賴化學藥品,舉兩個實例供大家參考。

        (一) 我家後院有一顆蘋果樹(註一),而這棵蘋果樹是我同意購買此屋時的主要條件之一,剛搬進來的第一年,樹上長滿累累的蘋果,大又漂亮又香,像極了日本大蘋果,令人拿在手裡,想吃又有點捨不得的感覺,吃了滿嘴留香。第二年,見到了蘋果花開滿樹,加上鳥語花香,增添後院有如世外桃源,漂亮的白色蘋果花落了滿地,令人捨不得往上一踏,沒幾天,花期結束,小蘋果似乎一剎那全跑出來,可是沒多久開始一個接一個往地上掉,心中好不心疼不捨,拾起小果實仔細一看,上面有被蟲叮的小小洞,從7月到8月中,果樹下全是掉落的蘋果,樹上僅存寥寥無幾可食。後來認識一對老外夫婦,她們很客氣邀請我們去她們家喝咖啡,意外發現她們也種一棵蘋果樹,樹上也長滿漂亮極了的蘋果,請教之後,才知道那是一種果蠅,喜歡把蟲卵生在果實內,必須要噴農藥殺蟲數次,否則蘋果會掉落滿地,不能食用。沒想到在這著名的冷地方(加拿大魁北克)還有這種事,那些果蠅經過嚴寒冬天居然沒被凍死,徹底的糾正我們的原始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 (二) 在未移加之前,因為對自然界的嚮往,曾買了幾甲地種植,附近有幾座種柳丁橘子的果園,有一年缺水,他們像我們要求借抽池塘水灌溉,他們都是靠此吃飯養活一家大小,老爸就一口答應。收成季節到了,老爸正好下鄉到園裡一巡,他們看到老爸的車子到了,很高興立刻跑過來邀請老爸去他們家坐坐看豐收。老爸看到有幾個人將柳丁倒入一桶一桶的水內,然後很快又撈起來。老爸很好奇的問,結果答案是為了延長果實儲存,防止腐爛,回來之後,我們吃柳丁橘子時都特別小心。現在海外居住,發現任何農產品在市場上一年四季幾乎隨時都買得到,購買時都會想一想和考慮季節性與時間,也養成絕對要削果皮的習慣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不能阻止妳們不削果皮,但請你們不妨考慮一下,果皮的營養是否勝過化學藥物的殺傷力?如你能有把握確定果皮的營養是勝過化學藥物的殺傷力,那你請用了。否則是 “偷雞不得,失把米”,想後悔已是來不及。

註一:那棵蘋果樹,各位看官可翻開相簿,瓜籐(2)有其倩影,此樹數年內被老爸剔頭多次,如今是後院中的美男子,像極了漂亮的"盆栽"。

此篇瀏覽次數^_~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rulyalavie 的頭像
    trulyalavie

    藍天下的故事 (老媽的園地)

    trulyala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